“以前冬天是在外面打工,最近兩年在村里的溫棚干活,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暖和又方便。”掌政鎮五渡橋村村民李風梅笑著說。11月27日,記者來到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五渡橋村,一棟棟果蔬大棚里,呈現出“冬閑人不閑”的繁忙景象。溫棚里溫暖如春、綠意盎然,與溫棚外的草木凋零形成鮮明對比。
從高空俯瞰五渡橋村,一棟棟溫棚成為農民們冬天的工作場所,溫棚里的綠意與裸露的土地形成鮮明對比。
溫室技術為蔬菜和水果創造了理想的生長環境,草莓大棚里,農民正修剪根莖,以保證草莓的茁壯生長。
隨意掀起一棟溫棚的棉簾,幾位農民正在進行打板工作,為這里的明星產品“亞蔬12號”水果西紅柿進行栽植前的準備,而相鄰的棚里,同品種的西紅柿已經長勢喜人。“這個西紅柿口感好,大家都喜歡吃,不愁銷售。這個棚的西紅柿預計二十天后上市,以每斤8元的單價賣出,可以賣到4萬元左右。”掌政鎮五渡橋村村民霍雷說。
農民們正進行打板工作,為“亞蔬12號”水果西紅柿的栽植做準備。
據了解,五渡橋村位于掌政鎮中心地帶,村域面積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50人,如今,70%及以上的村民都在從事設施農業。通過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設施農業,建設三大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占地2000余畝,高標準建設二代溫棚4.8萬間,引進10余種名特優新農產品,成為銀川周邊最大的商品蔬菜、瓜果、綠化種苗繁育基地,年產值過億元,優勢產業覆蓋率達75%以上,在區內外有著一定的知名度。
“設施溫棚最大的優勢就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以前到冬天農戶就閑了,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種植,農戶幾乎一年都有事干,收入能增加很多,生活更富裕?!便y川市便農農資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偉峰說。
西紅柿大棚里,負責人趙偉峰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
據悉,五渡橋村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可為新創家園移民與本村及周邊村民增加約200個就業崗位,季節性務工高峰期可達300余人,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企業通過以工代培等方式向村民及移民傳授種植技術,鼓勵他們承包大棚,拓寬致富渠道,使得農民變冬閑為冬忙,在溫棚里“點綠成金”。
在五渡橋村育苗中心,農戶整理嫁接好的辣椒苗。
五渡橋村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五渡尚品”綜合品牌,古法釀造“五渡尚品”白酒。
(寧夏日報記者 王猛 見習記者 李雅蓉 楊嘉琪 文/圖/視頻?。?/span>